新加坡科研人员成功破解寨卡病毒结构
2016-05-11来源:科技部
新加坡科研人员近日破解了寨卡病毒的结构,并找出了可被药物攻击的要害。研究人员发现,寨卡病毒的蛋白质结/>
新加坡科研人员近日破解了寨卡病毒的结构,并找出了可被药物攻击的要害。研究人员发现,寨卡病毒的蛋白质结构比骨痛热症病毒更紧密,这可能是寨卡之所以能在精液、口水和尿液等酸性或碱性,或者含有可杀灭病毒物质的环境中继续生存的原因,这也令病毒可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寨卡病毒(Zika virus)与登革热症和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的整体结构相似,但寨卡病毒比登革热症病毒更耐热,在40℃时还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等同于受感染病患发高烧的体内环境。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指出,寨卡病毒停留在精液的时间比血液长久,可潜伏超过两个月,最多在血液中可潜伏10天。新加坡科研团队接下来将研究强效抗体对病毒的影响,以确定抗体可以如何杀灭病毒,并找出在爆发疫情或孕妇感染病毒等紧急状况时立即使用的强效抗体。
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分析了数千张高清病毒图,才完成病毒结构的重塑。研究结果显示,抗体或药物若能令病毒结构变得不稳定,则有望降低染病者病重的程度,也可能降低病毒传播的力度。科研人员也能通过改变病毒结构,更加了解结构完整性对病毒传播能力的影响,进而研发出安全的寨卡疫苗。
- 60余款智能机器人将亮相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5-06-27
- 两部门关于做好2025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2025-05-09
- 2025中国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在京召开2025-04-20
-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如何建?2025-03-31
- 『观点』把握“人工智能+消费”新机遇2025-02-18
- 数字经济驱动企业融通发展2023-05-17
- 加大智能化家居产品供给2023-05-15